互联网数据乱象背后
2016-03-07 17:40:33
最近两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竞争的加剧与狐狸王长夜热潮涌起,宣传过猛与包装过度的行业数据时有爆出,而基于某一产品领域的一哥之争也让数据乱象不断浮现,第三方数据由于统计口径的问题引发“不服”。从正常的逻辑来说,数据不会说谎,它只会客观的将现象展现在面前,但是如果背后传递数据消息的人将抛出的数据修饰包装过度,就会变成数据撒了个弥天大谎。
那么为什么这两年来,互联网行业频频发生数据乱象呢?
1.盘点最近两年来被公众质疑数据掺假的行为
(1)“滴滴”凭空多出来1600万单
早在2014年,“滴滴”迅速发展,当年年初滴滴公布了与微信支付合作后的成绩单数据,从2014年1月10日至2月9日,滴滴总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单。然而在当年的2月7日,北京晨报收到腾讯的数据却显示:从1月10日起至今,滴滴微信支付订单总量突破500万丹。业界普遍质疑其数据:2月7日到2月9日,从500万单增长到2100万单,数据存在较大水分。随后腾讯公关部表示,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是从1月10日到1月26日,由于表述方式不够明确,引发了歧义和困惑。
(2)猫眼o2o独占电商票务市场
猫眼去年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15年7月其电影单月交易额高达22亿。而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协办的数据显示,2015年7月中国电影票房高达54.9亿元,46%来自电商票务,约为25.3亿元。这约25.3亿的电商票务市场被美团、百度糯米、淘宝、格瓦拉、微信、大众点评等瓜分。按照猫眼数据显示,如果仅猫眼就占22亿,其他票务电商共计仅有3.3亿元。
(3)地图服务的用户数存在疑问
春节前夕,百度地图在春节期间在湖南卫视投放的广告中,提到了“5亿人都在用的百度地图”的口号, 1个多月以后,高德地图也宣布截止到2016年1月底,高德地图用户数已超过5亿。但是从多数第三方数据机构提供的统计上来看,高德的用户规模、活跃用户数据可能还存有疑问。从国内主流的安卓市场,如基于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等多家应用市场的关于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的下载量应该可以反映出数据的大致基本面,我们采集了相关的数据来看:应用宝百度地图的下载量是5亿,高德地图是2亿;360手机助手显示的数据是:百度地图:4.62亿,高德地图是3.06亿。而豌豆荚中显示的数据显示则是:百度地图是1.6亿人安装,高德地图是7893万人安装。
2.互联网行业为何被公众数据掺水事件频频发生?
当然,互联网数据自说自话的现象还远不止这些,包括二手车市场与在线旅游市场等诸多案例,互联网行业被公众质疑数据掺水事件频频发生,这里面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公司而言,它们的业务基础大都建立在以用户增长速度为基本的盈利模式与估值模式,日活跃用户数与增长速度的快慢可以直接影响到公司融资估值。从传统互联网的最初阶段开始,用户注册数、排名关注度,电商的销售额、订单数、转化率、增长率等数据指标,就成为衡量一家公司业务模式的健康程度与盈利模式的想象空间的基础衡量指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下载量与日活、打开率、存留率、交易量等成为核心指标,它们依赖这些指标来吸引投资,拉广告,创造更高的收购价码。而传统互联网时代,用户注册数,点击率可以交给水军,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点击率与或者APP排名本身也可以依赖水军或者第三方刷单公司与服务方来做。可以说,互联网企业造假与互联网本身的基因即盈利模式与增长模式也息息相关。这是其一。
其次,部分创业公司需要夸大数据方便融资给投资人想象空间,近年来,互联网创业大潮之下,众多创业投资机构,孵化机构纷纷涌现,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全民关注生机勃勃。风投与投资机构对互联网领域创业尤为青睐,从创业者角度来看,数据夸大之后,方便其更有利的融资,拉升上市的估值,被巨头收购或者入股,相对来说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是拿钱有利的筹码。但与此同时,当投资人也陷入到这个游戏之中之后,基于本身的利益需求,方便创始人拉升估值并推动更多融资继续烧钱,也方便自身在利益高点顺利退出,投资人对数据造假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投资人也是往往或被动或主动的成为数据造假利益链当中的一环。
3.数据造假影响用户认知:影响用户、投资人对企业诚信评估与信任价值
数据造假受害者当然是用户。用户往往也会看企业的数据做出决策,也有着很强的从众心理,比如在电商平台,一旦公布成交规模,往往会影响用户的购物意向,刺激用户转向该平台消费。因此某种程度上,数据影响了用户的判断。当通过用数据不断、日复一日的灌输,消费者也会逐步认同这种认知,这也是洗脑的过程。而造假被揭露之后,必然也会面临系列的业界质疑与投资人对企业的价值的重估,也影响用户对企业诚信评估与信任价值,将促使整个VC圈对于互联网成长企业有更加全面的评判标准。
4.如何避免?
对于如何判断数据真假,通过综合分发渠道,以某两个渠道来反推他的新增和日活,也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总的来说,需要一种机制来推动数据监测机构与平台企业达成制衡,也只有第三方数据监控方与平台之间形成的制衡,才有可能监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有效的数据,给用户正确的认知。